浅析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中的困难及对策

    【内容提要】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中国荷花之都,山东省经济强县。辖15 处乡镇(街),63万人,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现有残疾人26000余人,其中听力语言残疾5000余人,视力残疾4500余人,肢体残疾10300余人,智力残疾2900余人,精神残疾3200余人,占总人口的6%左右。为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我县于2003年5月16日正式成立了微山县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精神残疾人亲友会。可以说,为有效发挥协会的作用和持续发展协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翔实的依据与借鉴,在体制改革上作了极富成效的探讨与尝试。但是,就总体的状态而言,各专门协会的工作仍然没有发挥作用,间或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此,笔者试谈一二,抛砖引玉。

    关键词:专门协会    工作    思考

    就笔者所了解的专门协会来说,大多都是形同虚设,协会工作者因而也都在其位未谋其“政”。探究起来,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各专门协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虽经广大残疾人选举产生,但多属编外人员,兼职专门协会工作,以我县为例,肢残人协会主席本人在县人民医院工作,平日多奔忙于单位中交办的病理分析和其他工作,在这种本职工作压力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因而无暇再顾及肢残人协会的各项工作;而盲人协会主席则是一位个体从业者,在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境况下,为了能够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他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自己的事业上;聋人协会主席是一位在聋哑学校上班的老师,素日都是在学校教学,还要抽出时间自学一些业务知识,因而对协会的工作也是爱莫能助;智力残疾人亲友会主席是一位残疾人亲属,现已退休,无论是从其精力、体力还是经济等方面也不可能让该协会的各项工作有所起色;精神残疾人亲友会主席是一位电视台记者,光每天的采访任务就已够她应付的了,更别说再打理协会的工作了。在这种没有编制与级别、不计报酬的有名无实的工作机制下,各专门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显属在情理之中,从而也就见怪不怪了。二是活动经费严重匮乏甚至分文不名导致专门协会等同于无。顾名思义,作为担负着“代表、联系、团结、教育本类残疾人”等任务的专门协会,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想切实履行“代表、联系、团结和教育”的职责,就必须加强与本类残疾人的密切联系、沟通与协调,以此来了解本类残疾人的需求,维护本类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反映本类残疾人的情况,组织本类残疾人开展相互影响、扶持、渗透、帮助的各类活动,引导本类残疾人在思想认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生活态度,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进而达到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最高境界。然而,事实上却是事与愿违。各类专门协会没有固定的活动经费及至办公场所,在这样捉襟见肘的现状下,专门协会要想开展有益于本类残疾人的活动,就必须向本地残联组织申报经费,在同样是拥有为数不多事业经费的残联组织的重视下,有时或许能如挤牙膏般象征性地给予一点,但却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有时根本就无法拿出这部分资金来,只有爱莫能助、扼腕兴叹。再者就是在活动必须开展的窘境下,专门协会自筹资金或者依靠其社会关系像僧尼化缘那样地拉一点赞助,以解燃眉之急。但通常情况下,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大多数残疾人的经济状况都还不尽人意,如为了协会的发展与工作在残疾人中筹款,会使残疾人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另外,在客观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一般不会自觉地、大规模地、持续地流向残疾人事业领域,所以,靠拉赞助筹募活动经费只能是碰壁多、成功少,这种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状态”的应急处理方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促使专门协会的工作良性发展。三是在上述主要原因中,基础作用得不到发挥的机制下,专门协会就不可能很好地履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十八条之规定,从而也就谈不上联系本类别残疾人,反映特殊需求,开展适宜活动,参与国际交往。在这种既无能力联系本类残疾人、掌握本类残疾人动态,又无能力解决本类残疾人实际困难、教育本类残疾人自尊自强的难以为继的工作状态之中,专门协会就失去了凝聚力、向心力,没了影响,少了威信,从而使得本类残疾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忘记了为自己办事的专门协会,在大事小情上,只找各级政府与残联组织,而不找专门协会。这就使专门协会的存在失去了应有之义,也使社会多了不和谐的音符,不稳定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专门协会,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开创性地促进协会工作局面,无疑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获取了与其他行业均等的发展机遇。也就是说,只要沉着应对社会变革中的各种挑战,抓住一切有利于发展和壮大协会的机会,就一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不断进步。行文至此,我记忆犹新地想起了邓朴方同志曾经立足残疾人工作实际,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加强残疾人队伍建设的“三个活跃”指导思想,这是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思想保证,也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先决条件,还是带领残疾人与社会群体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科学论断,同时更是各级残疾人组织实践残疾人工作的历史责任和行动指南。作为担负着“代表、联系、团结、教育本类残疾人”等任务的专门协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理应围绕“三个活跃”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六个务必:

    一、务必提高认识,理清思路

    要按照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的要求,团结和吸纳残疾人积极参与到协会的各项工作之中去,使每个残疾人都能亲身感受到协会的温暖与作用,都能充分认识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战略目标和重大意义,认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存在的机遇和面临的困难。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专门协会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大力发挥本类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找准专门协会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合点、着力点、切入点,例如:现阶段的发展给本类残疾人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迎难而上?本类残疾人的潜力是否得到了充分挖掘?怎样才能张扬残疾人的特殊魅力?等等,从而制定团结带领残疾人步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并在求真务实上狠抓落实。唯如此,才能树立残疾人奔向小康社会的自信心,才能凝聚力量,也才能将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专门协会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这需要顺理成章的管理体制和协会工作制度,更需要专门的办公地点与活动经费。在这个方面,专门协会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向残联组织与政府建言献策,建议协会的活动经费纳入残联的事业经费预算之中,由残联审核批拨,明确用于协会的发展与工作之中,以便于专门协会的各项计划的落实。

    二、务必积极进取,履行职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残疾人工作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专门协会要切实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和顺利完成带领本类残疾人走上小康生活的历史使命这一中心,努力推动“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帮助、调动残疾人自主创业积极性”的专门协会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高代表水平,为残疾人的苦与痛、贫与困等实际问题大声疾呼,力争社会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如在肢残人协会工作中,建立信息平台,强化服务效率。建立信息平台的目标是管理和服务好肢残人的一切事务,肢残人协会作为直接为肢体残疾人服务的专门协会,应建立肢残人档案,全面了解和掌握肢体残疾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比如,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摸清重残、无业肢残疾人的状况,开展肢残人群体中的调查研究工作,归纳出急需解决且带有共性的层面,有的放矢的向上级组织反映肢残人的迫切愿望,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肢体残疾人的各种实际问题。对于有一技之长的肢残人,要帮助他们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品牌效应,调整和优化技术知识结构,以便更加确切地顺应市场经济需求等。

    三、务必转变观念,做好服务

    专门协会是直接服务残疾人的基层组织,因此,要切实面向本类残疾人的需要,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残疾人生产生活及其他各方面带有共性的热、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方法是:因地适宜地培育适合残疾人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新残疾人现有的技术技能,丰富适宜本类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切实促使问题尽快解决。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团结残疾人,通过团结的方式来体现服务举措。同时,要用先进的文化凝聚力量,塑造人格,展现魅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专门协会要积极培育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向上的残疾人先进文化,利用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加强对本类残疾人的文化熏陶与自强教育。通过鼓励自学科学文化知识,举办残疾人艺术作品竞赛、各类竞技体育活动等,努力营造浓郁的残疾人文化氛围。用文化内在的、无形的力量凝聚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向心力,树立残疾人的自信志气,锻造残疾人的自强灵魂,塑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崇高人格魅力和树立残疾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残疾人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三观”的同时,积极、主动、乐观地参与市场经济发展,使政治、理想、职业道德与“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统一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思想情操,观念认识,道德修养体系。培育先进的残疾人文化,不但能让本类残疾人在专门协会中充分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残疾人文化在社会上得到大力传播,对社会各界认识残疾人事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使得专门协会在社会上更加地活跃。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的残疾人文化必将培育出文明友爱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也必将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内容。

    四、务必维护稳定,加强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长期而稳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生活状况还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这种差距的影响下,残疾人及其监护人产生逆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专门协会要全面了解本类残疾人的文化结构、残疾等级、家庭状况等信息,及时地给予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沟通,需求上的帮助、技术上的扶持、引导,以此来改善本类残疾人生活、思想现状,形成长期、健康、稳定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空间。同时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体系,在专门协会工作中,必须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手段来鼓舞和影响残疾人,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营造广大残疾人在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尊重残疾人个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当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要重视精神激励,不忘物质关怀,培养残疾人树立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意识,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大局,科学地辩析当代社会的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锤炼和培养高尚的残疾人道德情操和“四自”的精神,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把思想工作做实、做细,切实发挥专门协会应有的作用。

    五、务必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一劳永逸的事情,专门协会工作亦如此。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致力于代表、联系、团结、教育本类残疾人等诸项中心任务,以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专门协会工作,方便本类残疾人的原则,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上大做文章,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改革和发展专门协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形势下的残疾人事业。又如肢残人协会,要把解决肢残人就业、生活、婚姻等实际问题作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则是大力提高肢残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和组织化程度,如利用典型的事迹激发肢残人的自主创业精神;积极培育适宜肢残人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为肢残人提供实用致富信息、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并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分类指导、专门扶持;在联谊会等其他社会活动中牵线搭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这样,肢体残疾人在肢残人协会的帮助下,组成了美好家庭,树立了生活信心,增强了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变化、挑战的能力。同时,肢残人协会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结构更完备,机制更健全,功能更广泛,服务更具体的有效载体。通过分析肢残人利用技术技能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与收入,树立新时期的 “四自”典型,从而再影响、再激励和再带动更多的肢残人走向苦练技术、钻研技术、革新技术、利用技术走向自立更生、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六、务必重视基层,夯实根基

    各级残联组织历来都十分重视基层残疾人工作,特别是关注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和生存状况。因此,专门协会要牢固树立重基层、夯基础的观念,切实将农村尤其是贫困偏远农村残疾人的工作做好做实,在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服务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使基层的残疾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逐步成为专门协会坚强的实体,为残疾人事业的整体进步和长远发展备足后劲。

    总之,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专门协会工作者全身心地致力于这项崇高的事业,而且也需要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士广泛理解、尊重和支持残疾人方方面面的工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的那样:“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在这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指导下,专门协会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残疾人工作也应如此。为此,我个人以为,坚持六个务必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于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中的困难,并且还是活跃专门协会的有效途径,而活跃专门协会不能光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按照“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的“三个活跃”的指导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真正把专门协会办成值得本类残疾人信赖及温暖的“家”。

    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残疾人》2003年第01期

2、《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总第663期《残疾人工作通讯》

  • 作者:王金
  • 来源:[微山残联]
  • 发表日期: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