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提要:按照全省残联系统开展的“走千家、访万户、察实情、摸实底” 大调研活动的安排,笔者深入残疾人家庭,逐人逐户进行了摸底调查,感触最深的就是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把调查的情况作以探讨: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质量不高、家长重视不足等状况,建议开展专项发展计划、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家长培训等,促进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调研活动  0-6岁残疾儿童  学前教育

 

    按照全省残联系统开展的“走千家、访万户,察实情、摸实底” 大调研活动的安排,作为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笔者几个月来深入残疾人家庭,逐人逐户进行了摸底调查,摸清了持证残疾人和0-6岁残疾儿童的家庭收入状况和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体、需求等信息,并全部录入全省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下面把调查的情况作以探讨,仅供参考。

    笔者所在的龙桥街道地处兖州市新城区,辖15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万人,持证残疾人413人,持证0-6岁残疾儿童7人,其中肢体残疾5人(脑瘫)、精神残疾1人(孤独症)、听力言语残疾1人。只有2名残疾儿童(脑瘫)在接受学前教育。兖州市在这次大调研活动中,调查持证0-6岁残疾儿童97人,只有36人在接受学前教育。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0-6 岁残疾儿童约有141 万人,且每年新增约20 万人,城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及率61.48%,农村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仅为26.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5月)中,明确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但当前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

    (一)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远远低于普通儿童,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成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灾区。在追求教育公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不能也不该忽视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学前残疾儿童同样也是儿童,这一理念昭示了每一个儿童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残疾儿童也应该和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力。因此,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政策,都要求相关的教育机构接纳残疾儿童,实际上是在坚持公平的目标,努力保证在起点阶段为每个儿童提供尽可能均衡的教育机会,我国有以人为本、扶残助弱的传统伦理道德,现代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为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我国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有着坚实的时代基础、法律基础、道德基础和教育基础。

    (二)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本身的成长发展

    当代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个体的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如果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将对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许多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研究也证实,越早开始的干预便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英国的研究表明,经过早期良好的教育训练,“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占儿童总数的25%,到小学一年级时这一数字降低为5%;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的学生有困难迹象的儿童在幼儿园时占学生总数的40%,到小学一年级末时降为9%”。我国一些语训机构的实践也证明,越早开始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水平就越高,后续发展的状况也越好。由此可见,良好的早期支持服务和教育干预能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对于残疾儿童来说,良好的教育与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或减轻残疾造成的不良后果,能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和矫正。

    (三)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有利于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年级儿童,相当一部分未受过学前教育,其中有的完全没有语言基础,也缺少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弥补他们学前教育的空缺,还要开设相关的功能训练课程,补偿他们的缺陷,儿童的残疾本来已经限制或降低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再缺少良好的学前教育,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课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残疾儿童发展水平很难赶得上普通儿童的原因了。如果在残疾儿童发展的早期,也能给予他们良好的学前教育,也就可以为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良好的身心发展基础将有利于他们学好义务教育各门课程,而残疾儿童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将极大地促进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普及率低,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没有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机构,普通学前教育机构缺少接纳残疾儿童的师资和适合残疾儿童活动的必要设施,一般不愿接收残疾儿童入学,农村残疾儿童实际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很低。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特教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的类别单一,主要针对聋童,而针对其他各类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另一方面是因为学前教育效果不佳,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家长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积极性不高。

    (二)家长重视不足,教育责任承担不力

    许多家长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不了解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家长们对残疾儿童早期教育认识不足,没有看到早期教育对孩子发展的积极意义。有些家长将拥有残疾儿童,看作是累赘,视其为耻辱,因此限制残疾儿童的生活、交往和活动范围,甚至造成儿童与世隔绝,自生自灭;有些家长不能正视自己孩子的特殊需求,当被告知孩子有异常或建议检测时拒绝承认;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看成是解脱,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了责任;还有部分家长嫌接送孩子困难,中途从特殊学校退出的也时有发生;家长们不正确的认识必然影响残疾儿童的教育。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又缺少专门指导父母教育残疾儿童的社会服务及教育培训机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多途径办学,解决0-6岁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残疾儿童幼儿园、特教学校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班等形式,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应鼓励普通幼教机构接纳残疾程度较轻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我国0-6 岁的智力残疾儿童约95.4 万,肢体残疾43.4 万,目前大多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及其他残疾类型程度较轻的幼儿原则上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或者进入普通幼儿园设立的特殊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专家上门指导、到资源中心,各类康复中心接受教育等形式,解决0-6岁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成为当地的“特殊儿童教育资源中心”,对接纳残疾儿童的普通幼教机构教师、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培训,为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起到指导、示范、研究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培训专业教师,让他们承担起0-6岁残疾儿童的上门指导服务工作,定期到残疾儿童的家庭,指导家长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方法;定期到普通幼儿园进行巡回辅导,帮助普通幼儿园教师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应特别重视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能够具有重视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意识,掌握教育训练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展志愿者支教活动

    目前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师资数量明显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特殊教育机构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普通幼儿园更少有专门的教师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学前教育服务,这种师资状况无法满足学前特殊教育扩充的需要。因此,要想满足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既要扩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又要抓好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建设。一方面,针对特殊学校,要制订学前特殊教育的专业准入制度,使学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更多地来自特殊教育专业及其相关学科,吸收更多来自医学、康复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从事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干预工作;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规划和管理,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展示平台和培训机会;建立系统的专业培训机制,明确培训要求,增加培训的实用性,提高学前特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有计划地为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安排适当比例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并尽快把对普通幼儿园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列入工作安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她们更愿意接纳残疾儿童,也才能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有机会进人普通学前教育机构,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此外,为了弥补特殊教育师资的不足,可以依托各类师范院校,招募、选拔优秀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成立志愿者支教队,轮流到缺少特教师资的地区为残疾儿童开展早期教育。

    (三)建构社会服务网络

    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全社会关注、参与特殊教育工作,因为特殊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是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康复、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窗口,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正视他们、关注他们。构建广泛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帮助0-6岁残疾儿童接受更好学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发动各类组织和人群,如残联、关工委、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营养服务提供者、为残疾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维护和支援家庭的服务机构、幼儿保护机构、当地的小学、其他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以及任何能为家庭提供支持和资源的机构或商业组织等,组成广泛的社会服务网络,为0-6岁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开展家长培训项目

    在特殊教育领域里,为不同残障类型的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实施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和专家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如能预见其发展障碍而进行干预,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残联、教育局、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等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培训项目,定期对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免费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专家上门指导机制,充分利用专业和学术资源,帮助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殊教育需求,建立基于家庭的干预模式,提高家庭养护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的自主发展和持续成长。还可以通过开办0-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辅导站、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网络教育点,举办特殊教育内容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和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到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价值,找回培养孩子的信心。让每一个父母都明白:通过帮助,残疾儿童是可以享受到与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的。只有通过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有效配合,才能使残疾儿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还残疾儿童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6 年

2、《残疾儿童的福音,家长们的期盼》李影 《成都日报》2006年3月7日

3、《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儿童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4期

4、《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谈秀著  《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第4期

  • 作者:许庆兰 王海庚
  • 来源:[兖州残联]
  • 发表日期:2012-12-05